徐本亮: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现状堪忧,谁来监督?

来源:善达网 编辑:长春公益网 时间:2022-12-08 09:45:38
导读:导语: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是内地第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宝典。作者徐本亮根据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组织的实际和

导语: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是内地第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宝典。作者徐本亮根据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组织的实际和痛点,结合本人23年的公益实践,系统、全面介绍了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提供了清晰、具体的操作方法,具有系统性、实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自2018年出版至今,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认可和好评。近年来,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也亟待提高,所以学习并践行德鲁克思想就非常重要和及时。

  本刊将连载刊登《社会组织管理15讲(修订版)》的内容,每周一篇。本周发布第三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的下半部分。

图片
 
 
徐本亮

徐本亮

  现任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理事长、重庆卓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昆山卓越公益事业咨询中心主任、浙江省万礼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曾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社科系副主任、继续教育部主任、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慈善公益27年,创业教育24年,为全国4500多家社会组织做各种能力建设培训、咨询和战略规划。作为顾问和专家先后为20多个省市的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提供服务和指导。

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的现状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偏弱

  目前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如何?我在每次培训时都会问学员一个问题:如果以60分作为及格标准的话,你们认为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在60分以上还是在60分以下?结果发现,80%以上的学员认为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在60分以下,也就是说不及格。这个判断符合现在我们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现状。因为政府官方文件对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现状的判断,就是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财政部和民政部2014年11月23号《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这样一个现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说明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

  (二) 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主要表现

  1、没有使命或使命缺失

  现在一些社会组织没有使命或者使命缺失。而公信力跟使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机构没有使命或者使命不清晰、定位不清楚,做服务、做项目很难有效果,没有效果的话肯定会影响公信力。有的社会组织就是为钱、为做项目而做项目,不能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也造成了机构的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会组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理结构就是要有理事会,因为理事会是一个社会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但是中国很多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理事会不起作用,或者理事会形同虚设。有的社会组织内部缺乏制约,行政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给组织造成了一些问题。有的组织一、两年不开一次理事会。有的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管理制度。特别是有的社会组织由于资金紧张的原因,用工上很不规范,聘用人员不签劳动合同,不按照规定缴金。

  3、创办社会组织的目的不清楚或或者目的不纯

  社会组织跟企业最大的区别是非营利的,创办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需求,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现在有的社会组织创办人初心不对,看到了政府鼓励发展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有钱了,就成立一个社会组织。把社会组织当作一个生意,作为一种营利的手段。也有一些社会组织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实际上在做牟利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组织的形象和公信力。

  4、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

  这是目前社会组织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比如2015年上海曾经报导过,有一家还是很不错的社会组织得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10多万的资助做项目。项目结束以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评估的时候发现,这家机构在财务上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特别出现了一张发票复印以后多次报销的情况。这种明显违反财务制度的事情,竟然在这个机构出现了,包括报销当中的白条,账目混乱等问题。另外,我在各地参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评估中发现,有的地方80%以上的社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5、社会组织不注重成果

  德鲁克曾经讲过,社会组织是为成果而存在的。这里讲的成果就是要让服务对象受益和得到改变,要能有效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是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这也是项目公信力的表现。但是,现在中国的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把活动当成项目,把产出当成果。有很多社会组织在做项目的时候,看起来轰轰烈烈,活动也搞了不少,服务的人数也不少,但是并没有有效的去解决问题,而且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在我看到过的几千份项目计划书中,至少有70、80%的社会组织不知道什么是成果,没有成果的概念。一个社会组织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不能通过项目让服务对象受益和改变,这实际上是浪费资源。不重视成果,也是社会组织在项目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6、信息披露不够

  公信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要做到公开、透明、规范,特别是信息的公开。因为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够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社会组织。但目前中国社会组织在信息披露方面,总体上来讲是做得不够的。不要说一些初创的社会组织,就是一些基金会,在信息披露这方面做得也很不够。北京有一个基金会中心,每年要对全国基金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情况做个调查。如果说60分及格的话,2016年中国基金会信息披露指数还不到60分。所以,信息披露不够也是中国社会组织在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以上六个方面是目前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主要表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三)造成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主要原因

  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可以从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

  1、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内部原因。

  第一,社会组织定位和目标的偏差。社会组织的特征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组织目标是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但是目前中国很多社会组织没有使命或使命缺失,不清楚创办和存在的目的,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违背了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有的把社会组织作为营利手段,有的弄虚作假,有的资金使用不当,损害了社会组织的声誉,败坏了行业风气。

  第二,内部管理不善,自律机制缺失。有的社会组织没有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起作用;有的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有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这些都影响了组织的公信力。

  第三,缺乏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可能会造成在公信力上面出现问题。比如,有一年雅安发生地震以后,由于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当时有很多公募基金会的筹款受到了影响,但给有一家基金会在雅安地震以后收到的捐款超过4亿多元。由于这些捐款没有及时使用,引起了社会一些质疑。为此这家基金的发言人出来解释为什么捐款没有及时使用。由于灾后重建有很多基建项目和工程项目需要规划、设计、论证,资金使用有一个滞后效应,发言人做了一些解释,并对资金使用的安排做了说明。这些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讲到资金使用计划时,说要拿出1.2亿元建一个救灾中心,用于以后发生灾害的时候帮助那些受害者及其家属。我发现对这笔资金的用途没有人提出质疑。实际上,这家基金会这个做法是有问题的。大家给基金会捐款,是为了帮助雅安地震的受害者及其家属。现在基金会把一部分钱拿来建救灾中心,是帮助以后发生地震的受害者及其家属,这不是改变了捐款的用途了吗?当然,确有需要,可以改变,但必须向公众说明原因。即使是用非定向捐赠的钱来做这件事情,也必须向公众讲清楚。我认为,这家基金会主观上并不是故意要做违背公信力的事情。但客观上,如果不讲清楚的话会引起社会的误解和怀疑。所以,如果没有一些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有可能造成在公信力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2、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外部原因。

  第一,社会的诚信状况不如人意。有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认为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讲诚信,我讲诚信太吃亏了、太傻了,往往就会随波逐流,对公信力这个问题的不重视,或者做出一些违背公信力的事情,这对社会组织是有影响的。我们不能因为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不如人意,自己便在公信力这个问题上面,放弃原则、守不住底线,这是不应该的。

  第二,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国外慈善公益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保证公信力,除了社会组织自身加强自律以外,必须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包括政府的监督、舆论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只有建立严格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才能够使公信力真正能够得到落到实处。但是现在我国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多不足。社会组织存在的很多问题,为什么没有被及时地发现和揭露,我认为跟监管不力有关系。比如2015年媒体揭露在广西有一个百色助学网,它的创始人七年来就是利用个人名义进行助学的筹款,很多资金进入他个人的账户。更为恶劣的是他利用助学的机会对一些受助的女学生进行性侵。当然这个人现在已经被逮捕了。但这个事情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一直没有被暴露、没有被揭露,这和监管不力是有关系的。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现在对基金会、社团、社会服务机构这三类社会组织有相应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很多都是十多年以前制定的,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这些法规本身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造成了社会组织在公信力上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国家2016年正式通过了《慈善法》,已于9月1号正式实施,这对加强公信力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慈善法》对信息公开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也有助于社会组织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公信力。

  第四,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前面提到美国老师给中国社会组织领导人培训,第一课就讲公信力的价值。我到过美国、韩国考察国外的非营利组织,也去过香港、台湾,在跟非营利组织交流中,我发现公信力三个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国外有很多非营利组织的行业协会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公信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在中国社会组织的各种培训中,很少有专门讲公信力的培训,很多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不知道什么是公信力。包括政府部门,我认为讲得也不够。多年来我坚持在全国各地讲《社会组织的使命和公信力》这门课,很多学员听了以后都说,应该早点给我们讲这些东西。这说明社会组织还是很需要这方面的培训的。因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公信力,知道了公信力的重要性,才会更加自觉的去加强和提高组织的公信力。

  第五,政府的某些做法缺乏公信力。良好的政风党风可以促进社会组织公信力的提高。如果政府的某些做法缺乏公信力,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社会组织公信力。比如,现在有的地方政府购买服务不给人工费、不给管理费。有的政府部门签订合同后,不能够按时支付购买服务的经费,造成了有的社会组织出现了拖欠工资的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潜规则”。我在讲项目经费预算以及和很多政府官员交谈时一再强调,政府购买服务必须要给社会组织必要的人工经费和管理费。因为社会组织做项目很大的一部分费用是人工费,而且需要必要的管理费。如果政府购买服务不给必要的人工费和管理费,势必造成社会组织做假账。因为它需要开支这些钱,但你又不给,怎么办,它只能做假账。现在有的社会组织在财务管理上面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做假账,这跟政府某些行为缺乏公信力,或者政府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是有一定关系的。要让社会组织有更好的公信力,政府首先要有公信力。

  (四)结合机构情况思考三个问题

  在了解了公信力对社会组织重要性以及现在中国社会组织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后,请大家能够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中国社会组织在公信力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前面我已经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可能你们当地在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可以分析一下,你们认为社会组织在公信力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2、你的的机构在公信力方面做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要联系机构的实际,看看自己的机构在公信力方面做得如何,特别是还存在哪些不足、哪些问题。前面我讲了公信力有四个方面表现,也讲到了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机构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3、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地提高机构的公信力?

  我们不但要知道公信力的重要性,更要做到,因为知易行难。对于公信力的重要性大家可能都很清楚,也可以讲出很多道理。但关键是自己的机构能不能坚持公信力,提高公信力。因为现在整个社会诚信状况不如人意,有人可能会随波逐流。在这样大的背景,机构能不能坚守公信力,能不能提高公信力,对机构、对领导人是一个考验。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和理事会,在这个问题上面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公信力是我们社会组织最大的财富,是我们的生命线。

 

谁来监督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公信力不仅是自律,还包括他律,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下面这张图告诉我们社会组织要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监督。见图2。

图片

  图2 社会组织要受到的监督

  组织自身。是公信力的第一道防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要自律、要自我约束。

  服务对象。是另一道防线;如果他们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不满意,或者服务质量不好,他们会不满、会抱怨、会拒绝接受服务、甚至会投诉。(上海人社局把参加政府买单的某些专业的技能培训的经费打到学员的卡上,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学校,培训结束后向学校付学费。) 媒体也会曝光那些服务差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联合会和行业协会。象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一些5A级的行业协会就是非常有力的公信力监督人。

  监督机构。各地民政部门所属的执法大队等机构也会对社会组织的遵纪守法情况和公信力进行监督。

  媒体。越来越多的媒体会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在国外很多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和丑闻都是由媒体最早发现和报导的。美国媒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揭发了联合劝募协会CEO用公款为自己开销的事件。

  认证机构。如在美国ECFA就是一个有力的公信力监督机构。如果他们收回认证,捐资人马上就会离开。

  捐赠者。一旦认为一个社会组织缺乏公信力,捐赠人就会减少和停止捐赠。

  政府。有责任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管。可以处罚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握有取缔社会组织的权力。

 

努力加强公信力建设,不断提高公信力

  第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要普及关于公信力的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公信力?公信力有哪些表现?公信力有什么重要性?如果没有公信力对社会组织有什么危害?怎样加强公信力?培训非常重要。不培训,不了解基本知识,行为上就会出现偏差。通过培训,提高对公信力的认识,行动才能自觉。但总体上讲,现在有关公信力的专业的系统的培训还是太少。所以,我认为政府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给钱。比钱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引导和督促社会组织提高公信力,增强使命感,提升它们的能力,做正确的事情,这对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提高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提高社会组织工作、服务、项目的有效性。现在有些社会组织做机构、做项目仅凭自己的美好愿望,不讲效益。实际上,社会组织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能够使服务对象得到改变和受益,需要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有的社会组织在做项目时,把活动当项目,把产出当成果。结果钱花了不少,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现在有的地方尽管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断加大,但有时老百姓不满意,服务对象不满意。因为社会组织缺乏专业能力,缺乏有效的成果。比如,全国各地都在做就业培训,这是政府买单的,有的城市每年就业技能培训投入几千万元。但政府买的是培训考试的合格率,至于培训后拿到证书是不是就业,政府没有要求。很多培训机构只注重考试合格率,不关心解决就业。结果造成政府每年花很多钱搞培训,但就业问题还是没有很好解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有成果的项目,一定要让服务对象有所受益和改变。公信力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项目的公信力,如果项目有没有成果、有没有绩效,哪来公信力?这跟社会组织专业水平还不高有很大关系。

  第三,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督体系。特别要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缺乏公信力的现象要进行披露和曝光,让大家看到危害性,这样才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社会组织才不会以身试法,才不会有侥幸心理。对严重违法违规、没有公信力的必须严肃处理。

  第四,建立社会组织的行业协会,加强对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培训、评估和评比。《慈善法》明确提出“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要通培训、评估和评比,树立标杆,鞭策后进。

  第五,社会组织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治理。现在很多社会组织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起作用。社会组织理事会是机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责之一就是确定机构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保证组织守法、道德诚信,维系组织的公信力。一个社会组织如果在公信力上出了问题,即使是机构负责人和个别员工造成的,理事会也要承担责任。所以,理事会一定要对机构的公信力负责。

  第六,要主动参加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2011年民政部出台了《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各地民政部门开展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也叫等级评估)。社会团体、基金会实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规范化建设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条件、内部治理、业务活动和诚信建设、社会评价,总共1000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的很多内容都是对公信力的要求。对照评估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和加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第七,党和政府要率先提升公信力,为社会组织树立榜样,作出表率。用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组织公信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长春公益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